English

高风翰艺术成就的启示

史海钩沉
1998-08-31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高风翰,字仲威,亦字西园,号南村,晚号南阜山人,清乾隆二年(丁己)病废右臂,因此更称“后尚左生”、“丁已残人”、“老痹”等。他是我国17世纪至18世纪著名的扬州派书画家,被称为“扬州八怪”之一,同时又是较有成就的篆刻家、诗人。在高风翰短短67年的一生中,留下诗文、书、画、印、砚、石、根雕、木雕、刻瓢,乃至刻镂砖瓦,陶器,南瓜蒂等艺术精品,共达数万件之多。

高风翰多才多艺,一生勤奋不缀,精益求精。其诗、书、画、印、制砚等均有佳作,受到古今学者,艺术家们的好评。他的画全用自刻印章,后人称他的画是诗、书、画、印四绝。应特别提及的是,高风翰在55岁高龄时,因风痹病突然恶化,右手病痿,不能写作,他以顽强的毅力,改用左手书画,篆刻,由于苦练,其左手作品丝毫不亚于右手,实在是一奇迹。

尽管高风翰出生于官宦人家,且才华出众,然而科试却连连败北。直到四十多岁,胶州知州黄之瑞爱其才,荐举他应“贤良方正科”的特别考试,才入选举人,放任安徽歙县县丞,掌管文书、谷仓和监狱等事项。因他不贪不贿,清正廉洁,故遭同僚忌妒。曾一度入狱。后经调查,才平反昭雪,暂改署绩溪县令。后出任江苏仪征县丞,监泰州坝监掣,管理盐务。时因卢见曾在扬州盐运上被人诬告结党营私,高风翰受到株连,二次下狱,但高风翰铁铮铮,抗辩不屈,既为卢见曾打了抱不平,又为自己洗刷了冤情,终使卢案平反,自己也昭雪出狱。

由于连遭不白之冤的精神刺激和狱中非人生活的折磨,使其患中风致半身不遂,右手病残,于是卸官归乡。但仍自强不息,苦练左手书画功,终于成为公认的我国无与伦比的左手书画家,是清朝“画坛十哲”之一,连郑板桥都仿制过他的作品。他有一印曰:“一臂思扛鼎”,这既表明其坚强的意志,又透露出其刚直不阿的性格。

诗言志,通过一个人的作品,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感情,通过高风翰的作品可以看到他疾恶爱民的高尚精神境界。高风翰在诗歌《捕蝗谣》中说:“蝗食苗,吏食瓜,蝗口有剩苗,吏口无余渣。儿女哭,抱蔓归,仰空嚎天天不知,吏食瓜饱看蝗飞。”在诗歌《苦灶行》中曰:“饥肠霍霍日晌午,尚在城中换米钱。得盐尽入豪贾手,终年空作牛马走,几回欲去恋乡井,儿女柔肠空晌埂。天昏万里叫不开,只须抱石投东溟。”通过这两首诗,我们可以看出,高风翰对贪官污吏的丑恶面目进行了深刻的揭露,表达了其厌恶之情。而对普通百姓,特别是盐民悲惨生活和走投无路的处境作了真实的描绘,寄予无限的同情。充分表现了他疾恶爱民批判现实主义的观点。

高风翰在衙门处理公务用的官砚上自题自刻了三句砚铭:“书狱思生,书财思盈,书事思平。”意思是,他在处理刑事案件时,首先要想到老百姓的生命,决不错判、错杀,冤枉一个好人;在理财和管理盐务贸易时,要想到为百姓盈利而不是亏损,在处理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民事纠纷时,要做到不循私情,不贪赃枉法,公平合理。高风翰这种为官的原则,仍是我们今天效法的榜样!

高风翰的卓越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,受到历代人的称赞和重视。

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若干艺术珍品,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